校园文化景点简介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精神,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理念文化、视觉文化、环境文化、校训校风及景观所处位置等,本着环境育人、文化育人和少花钱、办成事的原则而增设。
一、综合篇
1、黄炎培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有中国“职教之父”之称。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1965年12月21日逝世于北京。
(1)、教育思想
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 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职业教育的作用——“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职业教育的地位——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
(3)、职业教育的目的
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
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
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
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至今对我们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高山景行 此景以高山为背景,刻“景行”二字,喻义:高山景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háng)行(xíng)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玄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一个崇高得可以,一个直白得可以。对“止”,都解释为语助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一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学生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相信你们今后的人生一定在这种精神的砥砺下,勇往直前,不断攀上人生新的高峰。”在此勉励广大师生:立德育人,立德树人,走正大光明之道,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3、上善若水
此景主石上有自然流水的痕迹,而配石上有小树、石洞,故背刻“水润万物、静水深流、水滴石穿、饮水思源”等十六个字,并放在主教学区。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出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小说:《炽天使传说》,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水润万物”是要求老师要有水的博爱、奉献精神;“静水深流”是要求老师潜心教书育人、钻研业务;“水滴石穿”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饮水思源”是要求学生要知道感恩。
二、励志篇
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形容自己不休息的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成语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句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译为: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此雕塑以“自强不息”为主题,同时将“厚德载物”、“德能并举,严谨笃行”一起加入,师生共勉,共同奋斗。
2、青春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五四讲话的精髓是:中国有梦,青春无悔。在此和自强不息相呼应“自强不息,青春无悔”。
3、财富 梦想 惟志 惟勤
《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此景点代表“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4、奋进
喻义: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奋勇争光,同时,希望学生只有练好身体,才能为实现人身理想作保证。
三、勤学篇
1、六艺广场
六艺 :” 礼、乐、射、御、书、数。”乃人生应该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这里是期望每一位时代青年都能够青春无悔,“景行”未来,德能并举、全面发展成为具备做人、沟通、进取、凝聚、创新、决策六大技艺的栋梁之才。
2、学如弓弩,才如箭簇。
清代袁枚在《续诗品》中说:“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这是一个比喻,把识见能力比作一个人拉弓弦射中鹄。同样,懂理才能说理,对待事物,才能产生联想、生发,才能将“心声”流于笔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讲话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古人说: “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3、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出自《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4、笃行
语出:(1).切实履行;专心实行。《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篤行而不倦。” 明李贤 《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篤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2).行为淳厚,纯正踏实。《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篤行称之。” 清戴名世《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目标、坚定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希望全校师生:“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选自《大学》,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刻在洗澡盆上的字说:”如果今天洗净身上的东西,使身心清新,就应天天洗净,更要不断清洗,始终保持自我更新。”喻义:“激励人们弃旧图新,弃恶从善。”
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习近平在讲话中用此句勉励广大青年,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不断创新。此景点放在创业园中亦喻“创新”之意。
6、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有自有颜如玉。”出自宋真宗的《劝学文》,又有一说出自赵恒《励学篇》,都是讲看书学习的重要性。此“书”中刻有梁启超的散文《少年中国说》,喻义当代中国青年要勇于担当,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勤奋学习。
四、处世篇
1、锄禾
悯农(唐)李绅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翻译:
农民辛勤种田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希望同学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和
维族谚语:
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此喻意: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五、忠告篇
1、安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在此喻意:安全工程系创建“平安校园”;下一步做好以“安全”为主的学校升格工作,也代表下一步学校发展方向。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语见《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汉•张紘•临困授子靖留牋》:“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言善之难也。” 东周末年,王子朝叛乱。周敬王见逐於都城,奔至成周。诸流亡大臣拟在成周筑城建都。晋魏舒表赞同,然卫大夫彪傒不以为然。彪傒曰:“俗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传四代而陨。商自玄王始,经十四代努力不懈始成,传至帝甲始衰,仅七代遂亡。今周自幽王始已传十四代而败,离崩不远矣!”喻为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似山崩,多用于劝勉之语。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3、警
在办公楼、保卫处北侧草中的景石中有两个“眼睛”,喻:“警世”、“勿忘”、“警惕”、“警示”等意。在此教育教职工全体,时刻勿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勿忘“教书育人”之职责,不要辜负社会、家庭、学生的期望,时刻努力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做一个遵法守纪之人。
六、其它
1、信息时代
喻义:信息工程系;信息时代特征:计算机决定生存,虚拟世界。
2、机械革命
机械: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achina。机械齿轮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现代中文中“机械”一词为“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械工业历史上经过五次大革命,从人类社会早期使用的诸如石斧、石刀等最简单工具,到水车、风车、脚踏车,到以蒸汽机、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机械制造,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进入快速化文明阶段。现在,数控机床、机器人、重型机械、高速运载工具等大量先进机械,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方兴未艾,与世界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有些已达到或领先世界水平。
此雕塑也体现了我校主要专业特点。
3、AQ
“AQ”为我校新添宣传灯箱标志,简意“安全”。主架颜色用“职业蓝”为我校宣传主色调,也代表我校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