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他们也许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多的却是这种平凡不起眼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却感人至深,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学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来,许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努力践行着“‘两学一做’重在去做”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示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历尽辛苦,竭尽职守,为学院的发展拼搏进取,凝结着苏安学院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为使学有先进,赶有目标,进一步践行好“两学一做”,宣传部将分批对这些党员典型进行系列事迹报道,及此掀起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高潮。
招生典型人物优秀事迹报道一:
一路汗水一路歌
刘峰,中共党员,学校2016年丰县招生团队一员,负责安徽灵璧招生宣传工作。
该同志热爱招生工作,对招生事业有着区别于常人的“火”一般的热情。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着满腔的热情投入他热爱的招生工作。有人说,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会懂得,他就是这样一位在一线招生工作中“做”出来的招生精英。主动、热情、不怕困难、不计得失的工作作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甘做“一块砖”,总是在需要他的岗位上迎接挑战。多年来丰县招生工作异常艰辛,刘峰同志不惧困难勇挑重担,义无反顾地加入丰县招生团队。他心系团队,关心团队,为了团队能尽快完成目标任务而不断想办法、努力着。
他待生如友,是学生知心人,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心。
在招生中他更多的采取家访的办法扎实做好招生工作,无论大雨还是酷暑都阻挡不住刘峰家访的脚步。有时一个家庭要去好几次,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在苦口婆心的讲解下,家长都说:“看着刘老师这么辛苦,这么热情,相信我家孩子跟他上学肯定能上好!我们不让孩子上你们学校都觉得对不起他”。遇到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早早的想办法联系学校勤工俭学岗位,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下楼中学的张颖同学,三间房子还漏了一间,兄弟姐妹也多,家庭实在困难,自己想上学但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想放弃上学。看到她那双渴望上学又无奈的眼神,刘峰同志苦口婆心给她家长讲明知识改变命运的美好前景,同时为解决后顾之忧,又马上联系学校服务公司李书记,帮助给孩子找一份在学院超市勤工俭学的工作;在现在的属假期间,他还联系开服装厂的朋友,又给孩子找一份暑假工,能帮助家里缓解经济压力,家长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放心的给孩子报了名!
他勇挑重担,招生业绩突出,铸就先锋形象。
从4月份开始,一心扑在招生工作一线。刘峰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宣传,一个班主任一个班主任做工作,一个学生一个学生耐心讲解……多长时间没睡个好觉了、走访每一个学生家里经常忘记吃午饭、自己的车子撞坏了修修、轮子陷进乡间的水沟里想办法用绳子将车拖出来继续前进,就这样他不辞辛苦地每天奔波在乡村小道。那是5月份的一天,学校刚刚开始进行招生宣传工作,由于时间紧,要宣传的学校比较多,一天要跑三四个学校,刘峰没顾得上早饭和午饭,也是因为太疲劳了,又要赶时间,所以车子在去谢集中学参观的途中,因为左转弯刹车不及,被一个直行的车子直接撞上,车子也撞坏了,但是想着学校的学生还等着宣传呢,就简单的和人家协商后放下车子先直奔学校去,又继续了招生宣传的工作中!
他白天带学生参观或者家访,晚上时间一个个给学生打电话,平均每天晚上要打四五十个电话,7月份一个月就用了5百多元的话费 。经常一天一顿饭,晚上累的不想动。7月23号那天,高温,外面温度达到40多度。他听说尤集中学的王涛同学打工回来,中午马上再外出打工,于是顾不上吃饭急忙开车去学生家做工作,当走到一半的路程时,去王涛家唯一的一条水泥路堵住了,看着时间紧迫,担心去晚了又错过见面的机会,于是一咬牙试试能冲过去吧,结果车子前轮陷进了路边的烂泥里,倒也倒不出来,正值中午天气酷热难耐,再加上着急,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最后找了老乡的三轮车给拉上来。没顾得上修整,满身泥巴赶到王涛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介绍,学生王涛终于选择了满意的专业,当场报了名!7月24日,又是一个奇热的天气。刘峰一早去九顶中学的马强和赵维维等五名同学家做工作,挨个做完工作已经中午一点了,刚想吃点饭,突然接了个电话,下楼中学谢庆家长想去参观学校,刘老师便立即赶到下楼程庙村接上谢庆和他家长,开车带他们来学校参观。这样的场景很多很多,从灵璧到贾汪来回将近200公里,有时候一天要两个来回,顾不上吃中午饭是常有的事。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直至目前已经完成43个招生任务,圆满完成自己区域任务,为学校招生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路汗水一路歌。刘峰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见证着一名优秀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热爱,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学校教育的忠诚,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进性,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熠熠光辉。
撰稿审定:李梅
招生典型人物优秀事迹报道二: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提起张星同志大家都知道他是多次参加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和教练,为学校赢得了无数荣誉。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领导安排他作为专职招生人员到沛县去招生,同时还兼任铜山一所学校的招生任务。接到任务后他二话不说,就接受了对他来说全新的招生领域。他说:他是一名党员,学校培养了他,没有学校就没有他的现在,生源是学校的生命线,现在是学校升格转型的关键时期,用他,是相信他,作为党员他要毫不犹豫地接受组织的安排,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而且要尽最大努力不辜负学校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2015年12月份以来张星同志一直作为教练带领学生备战江苏省状元大赛,寒假和双休日都是在车间度过的。四月中旬江苏省状元大赛一结束他没有来得及调整和休息就奔赴到了沛县招生第一线。起初他对招生工作可谓是“一窍不通”,不懂就向领导和同事请教。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认为,在招生的过程中必须要把考生和家长作为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相处,从一开始不认识,到相信你跟着来校参观,再到信任你交费报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谁家都有孩子,孩子再调皮家长也想让他成才,谁家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真诚相待,绝对不能为了招生而招生,坑蒙拐骗,夸大其词,必须与考生和家长真心相处,以诚相待。所以他在招生的过程中总是把学生和家长当成自己的亲人,百问不厌,热情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许多考生和家长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而报考我校。
2016年是我校升格更改校名的第一年,新校名知名度低,他就第一时间与负责学校的老师见面,介绍今年的招生政策,讲解本校的实力和优势。在填写志愿前期,他进到负责的学校和学生见面,介绍学校情况,组织参观,让其与其他学校比较。把参观过的学生留好信息,拉入QQ群交流,回答他们的疑问和顾虑,同时他还把每次参观的照片和反映学校的图片转存到群文件里,邀请学生浏览。为了消除考生和家长对报考我校的疑虑他还带着在校生去生源学校宣传,用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做现身说法。
5月份以来校党委组织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由于一直战斗在招生第一线他没有时间参加组织开展的集中学习,张星同志就利用招生的间隙自学和通过网络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并认真书写心得体会,他认为学习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做,要牢记使命,践行宗旨,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就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现在是学校转型升格的关键时期,而当前招生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重中之重,自己要在推动学院转型发展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要不遗余力的搞好招生工作,在招生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坚定信心,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
对于张星同志来说招生和技能训练他都经历了,他认为招生比没日没夜的训练和比赛更辛苦,技能训练磨练的是身体是技能和心理,而招生不仅心理、身体的磨练,还会受到委屈、思念孩子、家长和考生不相信、不理解甚至会遭受白眼、同类学校的诋毁等等,而这一切他在招生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在招生最繁忙的一段时间,每隔几天就带车去学校参观一次,每次从家门口路过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心里总是酸酸的,而他只能狠狠地咬咬牙,想孩子受不了的时候,就让家人带着孩子到学校等他,参观结束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抱抱孩子亲热一下,沟通父女感情,缓解自己的念女心情。由于张星的妻子也上班,孩子只能由母亲看管,而他母亲同时要照看他和他姐2个孩子,两个孩子一个刚满一岁,一个两岁半,正是最难看管的时候,由于母亲年纪大照顾不过来老人担心孩子乱跑有时只能把一个孩子关起了,孩子急得大哭,他得知后心如刀割,但是没办法,招生进入关键时期不能回家,难受的时候他只能在无人处默默掉泪。
从4月份开始招生,为了机动方便,增加效率,也为了两地招生宣传的方便和节省资金,他骑摩托车在沛县、铜山两地奔波累计4000余公里。有时候一天要跑200多公里去几个学校进行宣传。初来沛县,人生地不熟,跑了很多的弯路,有时候还碰到下雨满身都被淋湿,但为了不错过时间也只能忍着。有一次组织考生和家长来校参观多了一个人超载,司机不愿意拉,为了节省开支,他毫不犹豫主动一人到汽车的行李箱中,行李箱黑暗颠簸,闷热不透气,头晕呕吐十分难耐,但到站一下车他又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家长都被他这种敬业的精神所感动,问他在行李箱的感觉如何,他说没什么。还有一次在给家长打电话介绍学校时,了解到一位学生是孤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庭生活困难,他又与刘天池同志骑了四十多分钟摩托车买了礼品到学生家中去看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真诚感动了学生感动了家长。到目前为止,他负责铜山一所不到一百人的学校,任务6人,已完成15人,沛县区域的招生也在书记的带领下团队现已完成200多人,虽然与任务还有差距,但他没有放弃还坚持在招生第一线一直在努力着。
撰稿审定:胥继伟
招生典型人物优秀事迹报道三:
用心谱事业 用爱铸师魂
曾几何时,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过诸多的沉思与徘徊;曾几何时,他在人生的浪尖挥洒着汗水与豪情——徘徊见出人生的艰辛,豪情见证人生的精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2016年招生关键时刻,孟祥坤同志勇挑重担,做好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兼职从事学院招生工作,经历风雨,挥洒青春,品味酸甜,收获喜悦。在招生工作中尽职尽责,勤奋不怠,甘于奉献,用勤恳的工作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业绩,帮助众多学子入学深造,增长知识技能,完成职校学业,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艰难时刻,孟祥坤同志总是积极拓展招生思路,创新招生方法,认真负责,不厌其烦,众口皆碑。
一、敬业爱岗,至诚服务
学院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那些很多没有机会走进普通高中校门的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利用职校这个平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圆他们的就业之梦。而这些潜在的学生一部分分布在城市,更多的分散在各乡镇、村庄。许多乡镇交通非常不便,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去一趟偏远的乡镇不容易,更别说是带着招生的艰巨任务走村窜户。因此每年的招生工作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学院各项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工作。
孟祥坤同志总能克服家庭生活的诸多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招生工作中,积极进取,任劳任怨,迎难而上,拓展视野,创新方法,发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平台,深入宣传学院的招生政策,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他人。为确保能够准确的提供专业的招生咨询,孟祥坤同志对学院各专业发展形势和就业趋势、订单班企业情况和培养模式、常规班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等信息做了全面了解,熟记于心,同时他还对中招政策、报名考试各环节安排以及学院各相关部门的联系电话等信息进行了详细了解和记录,为不同学生不同内容的咨询做充足的准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孟祥坤同志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亲自深入到他负责的招生基地区域广泛宣传,发放招生简章,并在招生基地设立了自己的“工作站”,全力收集相关的招生信息。时间长了,招生基地和附近村庄、乡镇企事业单位,都有他的熟人关系、“眼线”和业务宣传员,了解每个招生对象的情况,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真正明白自己的未来与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在失去了进入普通高中校门的机会之后,仍然有职业教育这个平台来帮助他们圆自己的就业梦;上职校,学习一门技术,照样可以成为有用人才,照样有自己施展的舞台。长此以往,孟祥坤同志自然而然地成为招生基地的常客,也成为可以深入交流、无话不谈的知心人,为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极为难得、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践行宗旨,无私奉献
职教事业是一项良心工程,每一个从事职教工作的人首先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孟祥坤同志从事招生工作始终践行党员宗旨,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甘于奉献,默默付出,无怨无悔。
在招生宣传过程中,越是天气炎热,越是刮风下雨,他越是马不停蹄地奔波。他说,只有天气炎热和刮风下雨,我们的招生对象才可能见到,这样凄风苦雨的时节不正是宣传招生的好日子吗?他认为,往往吃苦最多,该吃饭时无法吃饭,该休息时无法休息,收获自然也就最为丰硕,心情也更为舒畅。
在与中学老师、学生及家长的交流、宣传中,孟祥坤同志能够真正做到不厌其烦,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对方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千方百计为对方解除后顾之忧。他所负责的招生基地部分学生家长曾错误的认为,我家的孩子成绩较差,升学无望,不如出去打工,在他们看来考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通过孟祥坤同志多次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后,他们也认识到初中一毕业,就走入到打工者之列,会有很多的问题,考不上高中,升入职业学校,又能学到一门技术并且国家又给每生每年度补贴1500元,毕业时也可以选择注册上高职,足见国家的政策,也乐意让孩子上职校。也有不少咨询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非常迷茫。孟祥坤同志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特长爱好,为学生提供专业选择和职业生涯指导,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日子久了,他负责的招生基地所在乡镇每个村庄都有学生和孟祥坤同志共同走向职校学习之路,走上人生的坦途。
三、高度负责,真情暖心
在孟祥坤同志看来,招生工作绝非是简单地把学生带来交给学院招生就业处报名登记了事。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完成了招生的第一阶段工作,之后跟踪服务、思想工作、防控流失、全程育人更为关键和恒久,用心付出,才能无怨无悔。因此,孟祥坤同志从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出发,为他所负责的招生基地招来的每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电子档案,实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动态,随时随地深入这些学生中间,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习、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升学或就业,负责到底,永不懈怠。孟祥坤同志常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学生有个光明的前途,自己决不企图什么,如果自己仅仅把学生招进来就了事,有违初心,也不利于今后的招生。做着招生的工作,又不对学生负责到底,不是自己的做人处事风格,自己终生良心绝不会安宁。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播洒爱的阳光,收获花的绚丽。孟祥坤同志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创新有为的工作方法、真诚广博的爱心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过硬的素质,不俗的业绩,也印证着做事先做人的箴言。
撰稿审定:马雪萍